加拉米安曾经提到,教学中忽视头脑引导作用、单纯强调生理机械运动依然是现代教学体系当中的缺陷[1]。任何生理运动都是在头脑的已有概念下完成的,头脑的丰富程度决定了生理运动的最终水平。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对于相关抽象概念的陈述是不可忽视的,切勿让学生“只练手,不动脑”。其中,声音概念就是较为抽象的,如同对音乐的处理,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学习总结,不断丰富与提高头脑的认知度,这些都是生理运动无法替代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概念,只是标准不同。实践教学中,声音概念经常被人忽略,但它无时无刻决定着学生的演奏水准。概念中认为“响的声音就是好声音”,那么演奏时弓压一定会大;认为“富有共鸣的声音就是好声音”,则会注意琴弦的振动状态。学琴阶段的不同、面对具体音乐表现的不同,声音概念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总之,声音概念应该是科学的、丰富的、发展的。
声音概念的科学性(即具有弹性的发音):自然且科学的声音具有时间感,并且富有“弹性”,包括了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即使是很短的音符,也都遵循这样的规律。另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拉弦乐器演奏中的发音问题。当我们用手上下甩动一根较长的绳子时,此时处于自然的振动状态;相反,如果我们用一个较长的挡板压在绳子振动时的顶端,它的幅度就会受到挤压而减小。在演奏中,我们同样需尽量保持弓弦间自然的弹性,最大化地让琴弦充分振动起来。相对于好听的声音,那些生硬、紧张甚至呆滞的声音都是因为缺少了“时间感”而变得单一,缺少弹性。这可能是因为没有清楚的“开始”,或是没有持续的“进行”,又或是没有松弛的“结束”。而充满弹性的声音则听起来圆润、丰腴、饱满、温暖,具有深度和丰富的表现。声音色彩与音量变化之丰富以及幅度之大会给音乐带来生机,当然这也是声音弹性的宏观表现。发音集中、富有共鸣是拉弦乐器演奏中科学的自然属性,也是声音富有弹性的前提条件。演奏者需将注意力集中在弓弦的关系上,每一弓都要确保弓子与琴弦充分地粘合,不允许任何草率划过琴弦的运弓。即使是演奏非常弱的音乐,弓子也不能在琴弦上来回漂浮。另外,用弓子压琴弦的方式永远不会将声音拉出来,反而只会将声音“压”回琴共鸣体中。正确的概念应该是利用科学的运弓将声音从琴体中“反弹”并“拉”出来,让声音传递得更远、更持久。只有琴弦充分共振、声音产生共鸣才是真正意义的“声响”,即使在较大的音乐厅中也能将声音传递更远。声音概念的丰富:好的油画作品大都由丰富的色彩构成,好的演奏不能只局限于一种声音,还需掌握多种声音以求声音色彩的丰富。这需要我们在掌握声音科学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研究与发现。总之,提升声音概念的认识高度是一个长久的目标,学习中需要重视。目标的正确与否以及目标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演奏者今后的演奏水平。本文从《中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探索》盛利著书中:第一章弓法的艺术,第一节声音概念的建立的章节中摘录编辑。点↓“阅读原文”购买有更多二胡资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