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这位今晚名声大噪的日本乒乓球选手——伊藤美诚。
第一、伊藤美诚年生人,幼时父母离异,其母亦是乒乓球运动员,她2岁时开始跟随母亲学习乒乓,5岁就开始专业训练了。
第二、此人加入体坛可以说就是奔着中国队来的,这里举一个例子:伊藤美诚睡觉时,她母亲总会在她耳边轻声念叨“只有你才能战胜中国队”,其受训针对性与职业执念可想而知。
第三、作为职业选手,伊藤美诚十分重视自己的打球录像外流问题,为了战术保密甚至一度拒绝参加日本国内比赛。
第四、伊藤美诚除了训练技术,还会在其他地方下功夫。她曾经说过“就算中国选手能力值是分,而我只有20分,我认为依然有机会赢,要在精神上击败对手”。她今晚在比赛中的轻蔑表情我认为并不是有些网友所说的肆无忌惮,这根本就是她的一种心理战术。
战胜对手,要先从了解对手入手。中国乒乓多年以来一直独领风骚,我们的战术打法已经被国外选手当做模板放在显微镜下去反复预演多年,更别说像伊藤美诚这种目的性如此之强的选手了。
比赛确实没那么简单,两对组合之前就有过交手。
年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中,许昕刘诗雯面对水古隼伊藤美诚,先输两局,随后连扳三局逆转。
赢得并不容易。
这次交手,一开始,日本队进入状态,特别是水古隼是比较慢的,上来被打懵了。
但是,领先之后,咱们打的就比较谨慎和保守了,给了日本队喘息的机会,伊藤美诚从发球开始发动反攻,水古隼的全力扣杀手感慢慢被养出来了。
从第二局后半段开始,比赛已经相当的不好打了。
最后一局上来,确实感觉已经毫无办法了,决胜局0比8真的很难。
感觉还是没有做好面对更大困难的准备,2比0领先,最后输掉比赛,
这样输,的确实有点伤。
日本队员笑的令人生厌。
但是我想,没有必要对我们选手进行比赛之外的批评,
没有人会永远赢,也没有人想输。
站在最顶峰,就意味着一直会有人对我们发起最猛烈的冲击。
对方确实是有吹和摸台面无疑了!
但是毕竟是东道主,你懂的。
话说回来,违规归违规,比赛归比赛。
我们确实是发挥失准,以后打回去就是了。
大家也知道的:竞技比赛,有赢有输。
国乒确实站在世界之巅很久了,
现在遇到各国狙击不奇怪,
甚至这次日本是专门一组来争夺男女混双。
而乒乓球混双是本届奥运会的新增项目,
而大家也都知道的是:
乒乓球几乎所有的项目、规则改变几乎都是针对中国队的。
至于这个决赛:
第一,现阶段的男女一号不是许昕/刘诗雯这一组了,大家也知道我国为力保男女单冠军,一般不会让男女一号种子来打混双;
第二,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不要老盯着金牌了,中国的民族自信已经不需要用金牌来证明什么了。
赛后刘国梁也去申诉了:场地空间变小了!按照规定,球台应该是7×4挡板,决赛是8×16。
而实际比赛中,球台变成了是6×11,也就是说许昕根本跑不起来,有几次都碰到场地的围栏了!而这个情况国乒赛前并不知情!!
毕竟,谁让咱们这么强大而被针对呢!
31岁的许昕,30岁的刘诗雯。
已经足够好了。
尽管中国队抢先拿下两局,但是在进入焦灼之后就频繁出现失误,心态也出现了变化。尤其是在最后一局一上来就被领先8分。尽管非常努力的追赶比分,但仍然回天乏术。
比较有意思的是:日本这对组合里伊藤美诚的搭档水谷隼,就是16年奥运会对着刘国梁怒吼的人,然后刘国梁说了句:“别让他们活。”
话不多说,
奥运会又不是只有一届,
马龙的「拼命努力保持微弱优势」并不是矫情,科比的「别以为稳了」也不仅仅是说给美国国家队的。
竞技体育确实就是不断进步不断赶超的过程,更何况是奥运会这样的舞台。这背后的艰辛与困难,是普通观众无法想象的。
对国乒选手来说,这其中更是有很多复杂纠葛。
我们当然希望中国乒乓球永远是世界第一,但又要担心这个项目变得小众从而在奥运舞台消失。
所以才有「养狼计划」,也有大家很熟悉的国际乒联各种规则调整。
所以,即便各种网上传播的热门视频让很多人觉得中国乒乓就是世界无敌(比如你除了世界第一啥都没有),但事实上乒乓球的处境从来都不容易,每一位在国际比赛拿到好成绩的国手也都付出了很多的艰苦努力。
曾经就像电影里外星人攻占地球一样横扫奥运的美国篮球队,现在都能被追上,充分证明竞技体育就是要不断突破和进步。这届美国队出征的时候,国内的媒体也都是「这阵容要这么输?」结果离开美国之后被人到处胖揍。
事实上,论是夺冠了还是失败了,其实都需要更多的理解,都需要给运动员们更多的空间。而对中国乒乓球来说,赢球之后能有更多的理解,甚至更重要。理解他们的胜利都是拼命训练和克服了巨大心理压力拼下来的,而不是掉下来的王冠。
估计大家都是意难平,这里重点说说几个场内场外的细节:
1.对『昕雯联播』来说,失去这块金牌,短时间内心理压力精神压力只会更大。
赛后接受采访,刘诗雯直言『对不起整个团队』,中途几度落泪。
许昕也是有些灰心,话语里满满的遗憾。
毕竟,参加这届奥运会时,许昕31岁,刘诗雯30岁(超越王楠成为历史上中国女乒年龄最大的奥运会参赛者),都是老将。
东京奥运会,也很有可能是他俩最后一届运动会了。
图源乒乓世界
眼下,两人都得克服身体机能下滑的情况。
让人唏嘘的是一大背景,是年刘诗雯被丁宁击败,没能拿到乒乓球世锦赛冠军,这意味着,刘诗雯错失了里约奥运会单打的资格,于是她继续争战这次东京奥运会。
可是这两年,昔日候补队员一个个崭露头角。陈梦虽然缺乏大赛经验,但近几年一直是世界排名第一;孙颖莎综合实力可能不如刘诗雯,但冲劲猛,打法先进。据媒体报道,刘国梁在排兵布阵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一点,孙颖莎对日本选手伊藤美诚一直保持最高胜率,所以派她出征,意有所指。
而刘诗雯的身体状况却不太稳定。据多家媒体报道,刘诗雯在年拿到世乒赛女单冠军后,其实饱受伤病困扰,缺席了5站比赛。于是趁着奥运延期的空档,刘诗雯做了手术,5个月后身体才恢复过来,因此直到去年年末,刘诗雯才回到乒乓球台,状态恢复自然也需要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拿了世乒赛女单冠军后(按往届惯例就等于拿到了东京奥运会女单入场券),刘诗雯却无缘女子单打。
前些天参赛名单出炉后,舆论也是一时哗然。
再说说许昕,从乒乓球战绩来看,一直离男乒金字塔尖有一定距离(前有张继科,后有马龙,小胖樊振东这两年也稳了很多),内心多少是想在退役前,再多拿几个金牌回来的。
只是,这两年并不算是他状态最好的时候,面对着混双这一新增项目,看着搭档刘诗雯受伤,再加上奥运延期,他其实也顶着巨大压力。
许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去年那段日子太难受了,睡不着觉,一天三个小时睡眠吧。就是精神不正常,那段我也不知道怎么了,是抑郁了还是什么了,就觉得人不正常。”
于是,5月的奥运模拟赛第一站,两人四分之一决赛爆冷出局;模拟赛第二站,两人决赛被连扳3盘逆转……
可见,从顶峰跌落,再从头再来,把状态一点点找回来,难度并不低。
残酷点来说,运动员普遍存在生命周期,每个运动员不可能也很难真正做到,永远保持在最好状态——那就已经是神,而不是人了。
有时候,奥运冠军的成长史,更像是个人努力和时代命运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客观来说,“昕雯联播”组合,确实是乒赛五金里面,相对不那么稳妥的一金,还要看各方临场心态如何,对方打法能不能接得住。
这个对方,主要指伊藤美诚,有一说一,她那种猛劲确实独树一帜了,包括场上那种挑衅的笑。似乎她没有包袱,永远都是冠军舍我其谁的态度,观感是真差,心态也是真的稳……
2.此前的1/4决赛中,中国香港队输给了法国队,堪称爆冷结果,场外旁观的刘诗雯、许昕、马琳三人组目送香港队离开的眼神,懵逼又茫然。
说明竞技场上,什么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作为多次参加奥运会的老将,刘诗雯赛前也分析称:奥运会每一轮比赛都不好打,每对组合都有各自特点。即便国乒教练组之前做了非常细致的研究和准备,但竞技比赛就是这么残酷,“冷门”随时可能发生。
3.国乒一直是奥运会热度最高的项目之一,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
而男女混双,则是国乒压力的核心。相比其他项目国乒的“双保险”,混双作为东京奥运会乒乓项目新增设的单项,每个协会只有一对组合参赛。
而日本,早就盯上了这块金牌。还不惜将混双放在第一场,因为比赛输赢,多少对后面士气会有影响。
外加上,这还是受疫情影响、史上最特殊的一届奥运会。现场没有观众、也没有太多掌声欢呼声,更像训练公开赛,这对那些比赛型选手来说,会容易没有比赛实感。
以至于,教练马琳坐在空荡荡的场馆里面无表情地鼓着掌,网友形容:他鼓掌声之大,就像搓澡师傅给人拍背一样。
外加这届乒乓球赛事还特别规定,不能吹气(日本选手还明知故犯)、不能摸台,各方面估计都会对比赛结果有一定影响;
4.东京奥运会前,刘国梁做客节目时吐槽外媒报道金牌目标:“日本女队主教练,她要拿三块,伊藤也要拿三块,中国如果再拿三四五块……这金牌一共才几块啊?”
什么意思,值得细品。
他还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球已经练得很扎实了,更多的时候是练心,特别是奥运的赛场,练心对运动员来说是最难的。
5.具体到这场比赛来看,或许是混双首金的重压、也许是东道主选手彻底“打疯了”,两位老将有些“手紧”了……
但从2比3落后到追至3比3,再到3比4失利,“昕雯组合”已经倾其所有。
之所以最终惜败,多少因为最后一局,许昕刘诗雯多少有点懵了、慌了,心态崩了。
最后这场关键局,估计许多观众都跟着揪心,一开始就以8:0的大比分被日本队压制,看得人有点窒息,6比10的时候,心已经提到嗓子眼了。
结果出来那一刻,既唏嘘又心疼,甚至久久缓不过神来。
anyway,输了就输了呗,胜败乃兵家常事,虽然很多媒体在说,这是国乒自年后丢掉的第一块奥运金牌。
可是,谁还不能输一回啊,还有那么多场比赛呢,单打肯定没问题。
需记住,国乒垄断金牌榜的背后,是无数运动员夜以继日的血泪。
过几天,许昕、刘诗雯还有团体比赛的任务,希望他们能尽快走出“丢金”的阴霾,重新找回状态,和国乒队友一起打好翻身仗。
总之,国乒不是神,他们都得拼。
奥运精神也不是只有赢,就像有网友认为:
看到比利时举重小姑娘哭,我们会心疼;丘索维金娜没进决赛,宣布退役,我们会敬佩;伊朗射击运动员夺金,激动的亲吻地板,我们会感到由衷的感动…
或许这才是奥运精神,未必关乎一家的输赢,而是用最真挚的情感把我们团结成兄弟姐妹。
毕竟,如何悦纳可能到来的失败,是每个运动员甚至每一个个体的必修课。
甚至,换个角度看,无论什么颜色的奖牌,都是运动员们长期艰苦努力的勋章。
都年了,真心希望,舆论对所有运动员都友好一点!
乒乓球混双决赛我们输了。
可能是媒体把国乒捧得太高了,赛前还没比呢,一些媒体已经直接把国乒这枚金牌给算进去了。
也可能是网上的剪辑视频看多了,毕竟各种短视频网站上,每天我都能刷到关于“中国乒乓球无敌”、“你除了世界第一,你啥都没有”的梗。
或者中国乒乓球此前赢了太多了,导致大家对国乒的期待非常非常高。乃至于国乒输球之后,有不少网友无法接受,一定要找一个出气筒。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这次战胜国乒的日本乒乓球运动员伊藤美诚。
热搜上,每一个关于乒乓球的微博下,都有数万人表示伊藤美诚看着很贱、表情很贱。
人品不好、球品不好、只想扇她:
而她自己的微博当然也沦陷了...乃至于有一位微博网友在比赛结束后直接预言了这点:
当然,我也能理解。
毕竟在这次比赛里,日本规定因为“防疫措施”,乒乓球运动员不能向球吹气,比赛间隙也不能用手摸球台。打过乒乓球的应该知道,发球前忍着不向球吹气有多难受。
中国两名选手努力克服了这点:
而日本选手犯规了但裁判没有任何表示。
虽然这点并不影响比赛,但输了比赛观众心里有气,把他们冲了虽然我不赞成,但也确实可以理解。
接着,冲完了我们的对手之后,网友们又带着一股气,冲向了中国乒乓球队的教练马琳,他们在马琳转发汶川地震的微博下骂马琳是傻子,责怪马琳不叫暂停。
在马琳的生日微博下骂他不知道何时对选手进行心态调整。
骂他是个废物:
冲日本球员我还能理解,冲马琳是真没必要。这还是微博公开场合,私人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