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机箱的发展,是同电脑硬件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从开始的没有规范,开有规范。从ATX1.0,到ATX2.0,现在,最新的ATX3.0也来了,这也是同现在电脑硬件发展,显卡的散热要求甚至比CPU更为需要密切相关的。
ATX3.0标准,最主要的三点就是1水平风道,上下全封闭。2显卡垂直安装,消除重力影响。3.I/O接口改为朝上隐线输出。一直心心念用个ATX3.0的机箱看看什么感觉,于是入手了鑫谷开元K1,是目前为数不多的ATX3.0机箱。
这款机箱是中塔机箱,尺寸是L*W*Hmm。打开之后,看到正面是黑色的,2道RGB光效,前面板侧面是进风口,左侧是钢板,全黑的。
再看看右侧,可以看到右侧是透明玻璃,同大多数机箱的侧透是在左侧不同,鑫谷K1是在右侧的,这也是我选中这款的一个原因,有个电脑的位置,如果侧透在左侧更合适。
看看机箱的后面,同之前习惯性的是IO接口不同。这里的背面,下面还是电源位置,而中间则是全部的通风口,根据位置看,是支持最多2个14英寸/12英寸的风扇,在最上方,则有1个小栅栏口和一个穿线孔。
看看机箱的底部,同常规的一样,四个大的橡胶垫脚。后部有可抽拉式的滤网。
再来看看顶部,同ATX2.0顶部通常是通风口不同,这里的顶部是封闭的,机箱按钮和USB接口在顶部。中间一圈圈出一个长方形的框。
从左到右是电源、复位键(这里默认用作了前面板灯效功能键),2个USB3.0接口,2个USB2.0接口,音响和麦克风接口。
顶部我们看的那个圈出来的框,其实是个磁吸盖子。打开之后,里面是个隐藏的凹槽。这里就是IO出线口的地方。
将右侧侧透玻璃取走,看看里面,9根铜柱很是醒目,这款机箱支持ATX,M-ATX和MINI-ITX主板。底部封闭,右侧电源位置略高,左侧略低。顶部则是刚才看见的凹洞,IO接口的位置,可以看见PCI-E槽的挡板。
仔细看看,电源位置有栅栏。有2个出线口。左侧也有凸出的挡板。
转过来看看背板,主板的洞在左侧。下方左侧是电源,右侧则是硬盘位置。左侧和右上有穿线孔。右上部是SSD硬盘的位置。
2个SSD硬盘采用挂件的方式。
下面的硬盘笼,2个上面的空间,根据介绍,还是可以放SSD用的,但是这个空间,恐怕只有取出硬盘笼才可以装上,包括3.5硬盘也是。取出来的样子,这个时候可能会注意到,电源的出口离硬盘笼很近,线会比较拥挤。
前面板的线,捆在一起,USB3.0,USB2.0,数字音响,电源6根线,前面板供电接口。
配件的各种个螺丝,并且在袋子上有些是什么用途,多少数量,这一点要大大表扬下,实在是对于用户太有帮助了。
看完之后,我们就要干活了。采用通常的方法先将前面板卸下来,就可以看见后面的防尘网了。
防尘网是磁吸的,可以轻松的取下来。前面板同后面只有3根线连着,穿过左上的穿线孔断开,就可以把前面板暂时全部拿掉,方便安装。
首先,先装上电源。
然后将原来电脑拆下来的主板和散热风扇一起装上去,这里当时忽视了个问题,就是由于主板的方向实际转了90度,那么风扇也转了90度,这个方向不是很好。
再将PCI-E挡板拆下,装上显卡。
下面装硬盘了,先来3.5英寸的硬盘,取出硬盘架。利用机箱袋里的螺丝将硬盘固定到硬盘架上。
然后再装回到机箱内。
这里可以看见几个问题,一个是供电和数据接口的位置同机箱框边是以平行的,这样插线的时候会很困难,虽然距离边框还是有距离的,足够走线,但插接则是困难的。所以,说明书里写的是插好线再放进去。
其次,可以看见左侧的电源距离硬盘架的位置比较近,所以线就在这里盘绕吧。这里原来是2.5英寸硬盘的位置,但实际上,会很局促,还是留给电源线比较好,要不放不下这么多线。
SSD硬盘也有挂板的取下挂板然后安装好,再放回去。
然后安装前面板的风扇,装了三个。然后盖上防尘网和前面板。
看看背面,由于装了5个风扇,还有控制器,所以背面就比较乱了。此外,为了给顶部的控制器供电,这里线走的比较杂乱,这是我的锅。
为什么说是我的锅呢?因为我突然发现,顶部这个原理用于给IO接口的空间,放个风扇的RGB控制器挺合适的,因为我现在的主板没有RGB控制功能,所以,我把RGB风扇和散热器风扇的控制器,全部放在这么这个里面,想要控制,把磁吸盖子打开就是了,操控很方便。但是,就是线材必须走到顶上来,所以背板的线看上去很乱。
顶部凹槽的走线还是比较容易的,就是高度问题,对于DVI接口的话,竖着的接口,那么盖板肯定是盖不上了的。这个我后来有个变通的办法。
按动顶部的电源按钮,发出了白色光,伴随着一闪一闪的红光。
看下从侧面看的效果。可以看到,主板线分布从就近的穿线孔穿到背板后面,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
后面装了2个风扇,可以排除CPU和内存的热量。
主板的各个地方的接线接的还好,电源线根据就近原来安排。根据线还是比较容易走的,就是底部的穿线口有些小,穿主板的接口要斜着插头。显卡的供电位置不错,看上去比较合适。左侧的到主板的接口也比较恰当。
从风道看,前面板进风直吹显卡,同显卡风扇一起给显卡降温,同时底部也有风道直接到了CPU内存区域。
从顶部按动控制器按钮,可以切换到其他色彩模式组合。
前面板的特效,同侧面板里透出的组合。
侧透玻璃效果不错,可以借助灯光,清晰的看见里面的内容。
这里有个小的问题,当初没有注意到,就是ATX3.0的规范,主板转了90度,那么我原来散热器的风扇方向也变了,变成往上吹。那么按照设计规范,应该是往右吹和后面的风道一致更好。不过,这个样子,已经很晚很累了,那么就先看看散热效果吧。
这个是之前机箱的散热效果,那么在同时打开鲁大师温度压力测试和甜甜圈的时候(为了先看和CPU都满负荷),那么显卡温度在71度,而CPU在58度附近。
那么在鑫谷开元K1里呢?还是同样的条件下,开启之后,显卡温度控制在63度,CPU温度在最高46都附近的样子,降温效果十分明显。
由于换了机箱,装的风扇比原来的机箱多。所以,我关闭了4个风扇,同原来一样只有一个后置风扇和散热器风扇。在在同样条件下测试。那么结果看下图。
从图中看到,CPU温度在50度一下,显卡温度在60度。比起之前机箱的CPU58度,显卡71度还是明显要低很多。
所以可以说明,由于新的机箱的缘故,同样的平台配置和同样的散热风扇数目下,使用鑫谷开元K1ATX3.0机箱,改善了散热条件,获得了好的散热效果。
当然,我也好奇,如果把散热器风扇方向转90度,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总的来说,通过鑫谷开元K1这款ATX3.0风扇的体验,感觉对于提高散热还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对于这款机箱,感觉风道设计还是不多的,机箱整体也很规范,材料不错,安装方便灵活。不足就是在于电源空间小了一些,顶部的IO出线口怎么应对竖向线,应该更深一些。我的DIV显示器线,后来就用了一个DP转DVI-HDMI转接器,横过来后,才把盖板盖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