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厂也会造机箱华硕TUFGAMINGGT

一、前言

最近有个朋友找我装机,这其实对小凯来说还挺常见的,不过这次的配置却有些特殊,因为我发现他居然给我了一套华硕的TUFGAMING信仰配置单,从主板到显卡再到内存全是华硕TUFGAMING或是相关联名的产品,并且机箱也是华硕家TUFGAMING系列的。

TUFGAMING系列应该是华硕家族内次于ROG系列的一个产品线,除了板卡产品之外,显示器、路由器、外设等产品你也能看到TUFGAMING的身影,这次我朋友购买的机箱是TUF的GT,这在TUFGAMING系列内其实也只是中端产品,它上面还有GT那个大哥镇着。其实板厂做的机箱我也是第一次接触,打开看了两眼觉得细节设计上还不错,那就趁着配件还没到先给大家发个机箱开箱吧。

二、开箱

产品包装方面采用的依旧是更加环保的牛皮纸+黑白印刷,左上角TUFGAMING是它的所属系列,下方篇幅巨大的GT是其产品型号,包装正面的产品图也用的是这款机箱最具特色的正面照。

产品内衬采用的是EPS,为了防止运输中产品刮花包,机箱也使用了塑料袋进防护。

取出机箱的第一感觉是还挺小巧的,因为GT相比于常规的ATX中塔箱子长度上更加紧凑,这也是我一直推崇的砍硬盘笼操作,除此之外乍一看也就是个常规的侧透中塔箱子了,但真的这么简单么,让我们接着看局部细节。

三、机箱细节

这款机箱最特别的应该就是前面板了,GT的这块前面板在颜值方面似乎褒贬不一,以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觉得这种棱角分明前面板设计还是挺有个性的,并且这种阳刚的棱角设计也很符合电竞特工气质,另外之前在太阳神上的一次尝试似乎反响不错,目前华硕旗下的几台机箱你都可以看到布带的元素,不过这次在GT上它从实用的提手变成了一种潮流元素的存在。

拆开前面板可以看到GT的前面板可以安装水冷,并向下兼容、、、的水冷产品,另外在前面板上GT已经内置好三把ARGB风扇了,这波操作良心的让我有些意外,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还没留意,拆开前面板看到透光才发现,前面板上的蜂窝设计大面积都是透光的,所以这台机箱绝不可能是闷罐了。

蜂窝面板后方还有一层PVC的防尘网,防尘网使用了塑料筐压固,清灰的话拆卸两颗螺丝即可取下。其实这里华硕用塑料筐将PVC防尘网压在前面板上的做法是会提高成本的,一般的做法是直接搞个磁吸PVC贴在前面板五金上,不过相比于后者华硕的这种处理可以让前面板减少空洞感,视觉效果更好,另外密集的过滤网远离风扇后也可以减少切风声。

机箱顶部依旧是常见中塔机箱的布局,顶部可以安装一体水冷。防尘方面采用的是PVC磁吸式,有意思的是防尘网都做了切角处理,确实在TUFGAMING的系列产品里很少能看矩形,梯形才是这个系列的主旋律,这种传承从特种部队系列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的电竞特工系列。

顶部前方的I/O面板也是梯形结构的,顶部I/O一字排开,从左到右分别是,USB3.0*2、电源键、灯光键、重启键、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插孔。值得注意的是按键设计方面依然保留着梯形的设计语言。

机箱尾部可以看到这依旧是一款标准的电源下置中塔机箱,尾部排风处可以安装一枚12CM风扇,并且可以做上下调整以配合塔式散热器组建风道。下方的PCIE插槽是非内凹的,缺点是这类结构安装相对繁琐,而且强度上偏弱,比较吃五金件厚度。但好处是在面对PCIEX16放在第一条的ATX-M主板时,显卡接口不会被内凹结构挡住,对一众ATX-M主板比较友好。

GT的底部通风孔面积开的还挺大的,并且在通气口上也做了卡片式的PVC覆盖,不过老实说这个价位了各个抽拉式的防尘网也不算过分了,机脚方面GT采用的依旧是与整体风格相符的梯形体,并且机脚上的橡胶片又厚又软,在摆放时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橡胶的凹陷感,这可以很好的隔离震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防尘网前端我看到了两颗螺丝,这应该是硬盘笼的固定螺丝,并且从预留的螺丝孔上看,这个硬盘笼可以进行位置调整,当然如果你不需要的话也可以拆下来。

侧透方面,GT并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打孔悬挂方案,而是向高端看齐,采用了金属框架的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在玻璃上开孔,这可以有效降低钢化玻璃自爆的概率,更加安全。

侧板的打开与常见的背板相同,拧开手拧螺丝后向后拉即可取下,螺丝采用了防掉设计,不会有丢失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在螺丝的下方GT还做了了一个凹陷冲压,配合机箱上的开口,这可以辅助固定侧板,保证侧板上的螺丝一定能够对准机箱上的螺丝孔。

拆下侧板后可以看到玻璃侧板上的金属贴条只有前后两条,上下则是海绵片,其实我建议华硕最好在下方增加一条金属贴片,并且做L型弯折将铁片包到玻璃侧板的下沿去,这样可以分摊受力让玻璃侧板更加安全一些。

玻璃侧板的实测厚度为3.83mm,属于主流水准。

让我们来看看机箱内部情况吧,打开侧板后我又见到了一堆梯形的冲压,老实说在机箱产品中还是很难看到一款产品能够很好地将一个设计语言贯彻到底的,因为通常而言五金主体可能会出现多款机箱公用的情况,华硕可能只在一个价位段打造一款精品箱子,所以机箱的设计元素反而可以里里外外和谐统一。

对了这些冲压可不仅仅只有美观的作用,实际上这些冲压还可以提高五金强度。

让我们来看看细节吧,首先顶部的水冷兼容方面依旧采用的是厚度避让法,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节省空间,让机箱更紧凑,并且还能兼容一些加厚冷排,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设计对于高梳子内存可能不太友好,走线孔方面从前到后一共有三个,这个覆盖面还是很广的。

值得注意的是华硕还给顶部I/O的PCB板特地做了一个黑色的塑料罩,一般机箱这里都是一个绿色的PCB板,虽然有些影响观感,但由于位置比较隐蔽大多数机箱厂并不会在意这个细节,但华硕显然有更高的要求,给这处细节点赞。

尾部同样有一处细节操作,这是一个冲压出来的线槽,尾部风扇的走线可以利用这里贴着五金去走,这样线材会更加隐蔽。

PCI拓展槽虽然不是内凹式,但所有挡板均为可重复利用式。

在最显眼的侧面走线孔位上,GT也有用上了过线孔保护圈,这种橡胶圈一方面可以保护线材避免磨损,当然在机箱里主要是为了颜值而存在的。

底部的电源仓采用了全封闭处理,内侧的三个开孔覆盖面积不错,电源仓顶部有TUFGAMING字样,再次强调信仰,另外在电源仓顶部还单独设立了一个2.5寸硬盘托架,如果你有RGB的SATA固态也别愁没有好的展示位置,其实华硕为了让你更好展示这个托架干脆就是贴电源仓着最外延去摆的,这样可以避免被显卡遮挡视线。

背板的结构拆卸均与侧板一致,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我们直接看背板五金好了,GT依旧是三卷边加强,尾部直角弯折的结构,不过在靠近前面板部分的弯折处理还挺复杂的,这基本已经做出来一个矩形立柱了,对结构强度的提升作用会很明显。

走线仓乍一看有些凌乱,这主要是预装的风扇有些多而工厂有没有好好理线的缘故。

既然线多就先把线全部搞清楚吧,首先机箱里的一个大类就是I/O线缆,GT的电源线重启线与电源灯都是集成在一条排线上的,对了听说Z往后板厂似乎达成了默契,以后I/O在主板端的接口会统一,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来你会看到电源重启电源灯硬盘灯会集成到一个接口上,不过当下为了照顾一些老主板用户,机箱厂可能还不会贸然跟进,等着就好了,除了以上的三个接口之外还有一根音频线以及一条USB3.0X2的20pin插头。

除了机箱传统的I/O之外,其他的线缆基本都是围绕着这块灯光控制器来连接的,首先GT自带的这块灯光控制器采用的是螺丝固定,这点比不少用双面胶固定的要自由一些,控制板上一共有6个灯光接口,不过其中已经有三个被附送的灯扇占据了,所以实际可用的接口是三个,除了灯光接口之外的其他接口我也全部标注出来了,请参考下图。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机箱虽然是华硕生产的,不过灯光接口依然给友商技嘉的奇葩灯光口留了同步线,PC圈果然要比手机圈和谐的多。

灯光的辅助供电是从sata口取电的,这点好评,之前用过一些灯光HUB使用4pinD口取电,D口有多难插用过的都知道。

清理完线路后我们再看看理线舱内的布局,中间最大的窗口,是散热器背板的安装窗(一样用了梯形元素),窗口下是一个2.5寸硬盘的快装板,另外电源仓内还有一个双3.5盘位的硬盘笼,理线仓内的所有理线扎带锚点我都用五角星标注出来了,从排列与数量看都非常出色。

最前面一排的扎带锚点在五金槽内,刚刚那个角度看的不明显,其实在这个位置上做扎带锚点的机箱真的是屈指可数,我真没想到板厂做的机箱也能把细节处理的这么好。其实这款机箱的五金还预留了另外两个硬盘位,我用硬盘笼下方的托盘试了一下,连螺丝孔都已经做好攻丝了,不过这两个硬盘位并没有给托盘,但即便是这样这款机箱也已经提供了两个2.5寸与两个3.5寸硬盘安装位了,实际上在去SATA潮流的当下,这样的配置已经很富裕了。

电源仓内在安装电源的位置上都有缓冲胶垫,值得注意的是在电源的外侧还做了一道拱起的冲压结构,这似乎是为了对电源进行限位,这种处理并不多见,我突然觉得觉得这个洞可以开发一些其他用途,比如我可以通过这个洞把桌子上的氛围灯接入到华硕的主板上一起做神光同步?

内侧同样有相关的限位,不过这里用的是海绵块。

当硬盘笼处于默认位置时,去掉模组线凸出来的部分,大致可以支持到19cm的电源,这个长度只要不是W以上的怪物,兼容性都不是问题。

不过之前也看到了,硬盘笼其实是可以继续后撤的,后撤时只需要拧下两颗螺丝即可,黄圈圈里的螺丝只需要拧松不需要完全拧下。

硬盘笼后撤后会吃掉大约2.5cm的电源仓空间,此时电源兼容性会下降到17CM左右。

不过后撤的硬盘笼可以为前面板装冷排让出空间,可以看到这里已经让出来了3.3cm,一体式水冷一般使用的都是30mm冷排。空间方面无需担心。

硬盘笼内的托架采用的是免工具安装的设计,在安装上会比较方便,不过我似乎没有看到任何橡胶材质,隔振性能方面还有待考察。

配件包位于硬盘笼托架内,包内有一张保修卡,一本说明书,螺丝若干,一次性扎带6根,魔术贴三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奇怪的塑料板。

说实话这机箱不是我自己买的我没看过详情页,看到这货的第一眼我真不知道它是干啥的,没想到我也有翻机箱说明书的这天,查看之后确定,这是一个耳机架模块。

在机箱顶部有一个梯形的塑料装饰片,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可以将塑料装饰片扣下。

接着将塑料板装在上面用螺丝拧上,就这样一个顺手的耳机架就出现了,当这台机箱放在桌面上后这个耳机架基本算是位于你最顺手的地方了,真的是小创新大作用。

四、五金测试

五金方面实测背板厚度为0.82mm

固定主板的中板厚度为0.73mm

尾部五金厚度为0.73mm

顶部五金为0.74mm,整个GT的五金均大于0.7mm这个五金厚度在同价位中算是平均水准,不过由于这款机箱使用了大量的冲压工艺,除了背板之外的五金面均有大量的加强筋结构,所以整体机箱的手感是非常板正的。

散热器方面实测从铜柱到玻璃的内面距离为mm,减去CPU与主板的9mm,散热器的最大兼容高度约为mm,由于侧板是玻璃我个人建议散热器高度最好别顶着的高度去买。

显卡方面从风扇开始量最长可以兼容到mm的显卡,不过如果需要在前面板使用一体水冷的话,显卡的兼容长度会缩到mm,这个长度顶级非公显卡可能需要注意一下兼容性,不过大家一般用的显卡应该问题不大。

后记

开箱差不多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次板厂机箱的开箱对我来说还挺有收获的,之前我一直认为板厂做机箱可能只是玩票,补充一下自己的产品线,但实际上通过这次开箱我发现,板厂在机箱的细节处理上并不逊色于机箱大厂,甚至有些细节上的“不将就”是传统机箱厂的产品中都很少见到的。并且板厂做机箱似乎没有什么五金共用的想法,所以其内外的设计语言反而可以更好的统一,只能感叹不是猛龙不过江吧。

好了机箱部分就聊这么多了,具体装机部分我会等所有配件都到齐之后单独再发一篇装机文,下次再见拜了个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