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拍武汉青山这座旧火车站,建在老工业区,

北京皮肤病医院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al/180416/6172010.html

火车站是城市旅程的起点,也是城市快速发展和变迁的见证,可以说,每一代人都会产生与火车站有关的故事。在湖北武汉生活久了,发现这座城市的火车站数量超出意外,似乎巡南走北,无论远城区还是新城区,总有一两座新老火车站存在,像在青山区冶金大道近三环线的地方,就有一座楠姆庙站。这个站点较为小众,且非常僻静低调,里面的建筑与老工业区斑驳氛围融为一体,估计很多武汉本地土著都已经忘了它的存在。

与武汉、武昌和汉口三大客运车站比较,楠姆庙站几乎没有存在感,这与它的位置和定位等多个因素有关。前往楠姆庙站,也不像其他站点,无论导航还是问路,瞬间响应,在某导航软件上,输入“楠姆庙站”甚至都找不到同等地址。于是只好自驾前往,循着青山区楠姆河与冶金大道、三环线交汇附近找,还别说,换成另一款即时导航软件,上面真有“蛛丝马迹”,有一个楠姆庙培训站的地方,处在三环线边缘的武九线路基上。

寻找这座楠姆庙站,走的交通主线是冶金大道。不过,还是要从三环线北段绕行,到建设十路后下,之后在密集的交通辅路上左拐右拐,更糟糕的是,这边道路施工的范围广,挡板和围栏随处可见,使得自驾慢慢找路的旅程非常扎心。从南往北,过了青山交通二公司,再过了楠姆河,马路边的一片挡板中露出一段路口,那里就是被刚才一位老伯伯指向的楠姆庙站。沿着小路进去,果然如此,因为没有了施工现场,沿途被高大的香樟树遮掩,这是所有老旧建筑共有的深邃环境布局。

进楠姆庙站,是一条狭窄的小路,类似交通辅道。沿途分布有好几栋老旧建筑,有的正常有人居住生活,有的大门紧闭,连窗户都给锁死,一看就荒废了。进到里面,还有几栋老房子围着施工幕布,估计在改造,如果是拆迁,那就不是幕布是施工挡板。可以明显感觉得到,小路尽头有铁轨,或者有一段限制严密的大铁门,我们开着车走一会儿,果然如此,转弯处通道变窄,前面在大面积施工,只能临时停车。再穿过这个施工地,眼前的一幕豁然开朗:铁轨、站台、路牌和标准的一层平房,全都齐了。

这边的地势稍高,可能与火车轨道所在的位置有关。轨道建得高耸,沿线全是围墙护栏,尤其是围墙,建在轨道一侧很远的地方,中间尚有行道树遮掩,布局上精细又有秩序。行道树树龄老,树冠投下巨大的影子,一排排行道树营造出深邃厚重的氛围,冬日午后,站在树下,不免冷风阵阵。沿着行道树向北和向南望去,一眼看不到尽头,而铁轨也是由那个方向过来,蜿蜒的弧度非常优美。看站台的成色,好像荒废了,但铁轨的色泽很新,似乎刚刚还有火车走过。

火车轨道和站台这边,有一块导航牌,上面写着“楠姆庙”,左右双向指着箭头,标示为“八大家和武东客场”,应该是上行和下行的站点名字。从导航牌的样式来看,至少有20年以上的历史,竖在站台边,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的上下经停和专场。同样由于年代久远,站台貌似已经停用,两边摆满了建筑材料,加上周边还有城市的三环线,车流匆匆,噪音巨大,显得站台和轨道也是热闹异常。从站台这边看铁轨对面,不就是那个地图上标注的培训站吗?

从路过的一位施工人口中得知,这座楠姆庙站,属于货运专线。在上世纪经济建设的高峰里,武汉和青山区域内,铁路里程发达,除了跨区域联网全国的客运线,市区内外的局部小交路线网数不胜数,尤其是以武钢为中心的工业地带里,这样的铁轨更是司空见惯。这些轨道和车辆,大多是配送货物,在工业区内部周转材料,满足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和建设需求。随着企业升级和转型,合并的合并,拆散的拆散,也让这些区域货运列车运营方式大变样,很多线路开始停运。

一座楠姆庙站,建在青山工业地带冶金大道沿线。作为货运站点,它的存在不如客运专线那么吸引人,有的只是一方方标准货车车厢,相互组网,连城绵延的长龙。如果住在楠姆庙站附近,那么对这些列车应该有印象,比如它们的噪音更大,开启汽笛的声音更加嘹亮,如果更年长些,当年也一定追着汽车轨道跑过。城市的发展,让曾经的郊线位置变为城区,那些扎实的轨道和围墙内外,一定留有更多人的记忆和温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