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夏有条白云一路武昌区管辖的飞地,老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038760.html

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往往是新老城区的代替过程,表现最明显的便是道路面貌的变化。在湖北武汉待的时间久了,发现城市郊区拥有非常多的老旧马路,比如江夏区纸坊大街附近就有一座隶属于武昌区管辖的飞地区域石洞街。石洞街主轴上有一条交通线白云一路,其东西横跨,里程超长,沿线建满了老旧建筑,有的还是历史悠久的军工企业和国营单位大院。随拍白云一路,看到树荫茂盛之下,老房子一大片,让人感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

行走白云一路,来源一次办事途中的意外。那时候小编与朋友一起去江夏,在武昌大道沿线行驶,后来过了马路上的一座铁路桥,再到对面街道,发现很多小商铺广告牌上署名的区域是武昌区,一度以为是广告牌写错了,但寻思着,写错了的话不会都错,不明白怎么回事。干脆在一家商铺前坐下,点几个小菜开胃,一边吃一边与店主闲聊,才知晓原来这条马路沿线所在的区域并不属于江夏区,而是武昌区的飞地,叫石洞街。石洞街向东出入的交通路线是白云一路,对接的是江夏区的纸坊大街,在传统上便是以武昌大道为边界。

穿过武昌大道下的铁路桥,看到白云一路与之交汇的地方,是泾渭分明的两种街景。双向4车道的武昌大道和双向两车道的白云一路,还有东边的纸坊大街,交汇成一处十字路口,建筑在此突兀终结,由高大楼宇变成矮旧平房。路基被铁路桥压得下沉,在白云一路起点上浮,形成高低反差的坡度,外地人开着车前去,倏忽穿过最近的公路花园小区,那一排高大的围墙和地基,上面铺满碎石子,显出深沉的年代感。不仅是地基如此,一旁的老旧大楼也是,外墙斑驳一片,早就没了住户的痕迹。

这样的斑驳之境一直延伸到白云一路上至少米的里程,以四五层旧楼为一体,连续建设了好几栋。大楼的外墙和门窗是老旧的水泥和红砖,木质窗户上刷着红漆,一看就是90年代的标准配置,由于没有阳台,窗户统一紧闭,也看不出是否有人生活的痕迹。换成市区,类似这样的房子肯定进入拆迁改造流程,围上挡板;可在石洞街这边,大楼被行道树遮掩,行人稀疏,静谧的氛围让人完全感受不到有热闹的生活滋味。

继续向西走,白云一路两边的建筑慢慢变了风格。首先是大型楼宇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层综合楼,是那种只有一层高度,但体积巨大的房子,看着有点像仓库,毕竟周边没有窗户,一楼大门又被围墙挡着,神秘感突出。这边是密集的几栋,那边又零星分布着,走了几百米看到一座大门,上面写着“四公司”,猜测是某大型单位下属的子公司。这做企业的聚集区算是为石洞街带来了一些人气,小车和自行车,住宅楼和行道树,还有副食店商铺,建在围墙一侧,生活的氛围慢慢有了。

走过四公司,来到白云一路一个分岔路口,路口处居然有一条铁路轨道。轨道两边竖着栏杆和警示牌,铁路走向也是东西向,但角度稍微错开,从一头的行道树树荫里爬出,再向另一头延伸,看不到起始点。不过,看栏杆成色,铁路似乎荒废了,路基虽然正常,路面的杂草也多。穿过铁轨到对面,白云一路在此处设立了一座公交站点,老旧的样式让人误以为是穿越了。由此也想到刚才小区旁边,也有一排商铺,什么“长虹影像”,看着是卖光盘的老店,早就被封存,只留下门面。

本以为白云一路走到这边就已经到终点,但实际上它前面至少还有一半的里程。白云一路这边是起点,街景相对简单,很多生活小区也废弃,没有当年热闹的样子,而剩下来的一半里程,意境和氛围更加深沉,主要就是因为那边有一座景点,叫白云洞,估计本地土著都很熟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里,白云洞景区,加上周边兵工厂,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有很多对口的单位到此支援报备,成为武昌区的热点区域。即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景区周边还是老样子,沉淀出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对这条白云一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飞地这一概念,包括石洞街的成型,这个有一定历史因素。其实,在以白云洞为核心的区域里,不仅有白云一路,还有白云二路,沿线都遍布着工厂和企业,已成规模,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兴盛衰退,不一而足。现在看来,这条白云一路,蕴藏着一代人的记忆,充满年代感,让人百感交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