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孙娜娜
编者按:社会治理的重心在社区,社区治理效果好不好,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事关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实现。社区是一个复杂的单元,社区治理需要空间的规划,需要社会的规划,更需要人的规划。社区工作者既要时时处处替老百姓着想,又要集众智,聚民力,才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车来了!”7月8日上午,许亚琴、李波等人在通往运通小区的小路口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商砼车。“这车混凝土将解决运通小区下雨积水问题”,大家讨论着,心情都很激动,66岁的热心居民李波拿起铁锨跟工人们干起活来。
看着慢慢被垒起来的缓坡,玉兰社区党支部书记许亚琴脑中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年8月9日,许亚琴找到运通小区物华物业,跟物业经理沟通说道:“预报着利奇马台风要来了,咱们物业准备的抗洪物资够吗?如果小区中积水了,请赶紧告诉我。”一夜的风雨让许亚琴彻夜未眠,早上5点他给物业经理打电话,对方一直无法接通,许亚琴预感到运通小区一定是“淹了”。于是,许亚琴边下楼边给辛店街道应急办打电话请求支援。出门一看,自己所住的秀苑小区积水已超过50厘米,开车没走出小区大门汽车就熄火了,许亚琴下车顶着风雨趟着水开始往运通小区走。2.3公里的路程许亚琴足足走了1个小时。远远地看到运沙车和30多名应急队员在装沙袋,许亚琴热泪盈眶。
从西四路通往运通小区的小路积水严重,坐着铲车许亚琴来到了运通小区,小区中积水超过50厘米,其中6、9、10三栋楼的11个单元是地下储藏室,楼道中的积水已与小区水面齐平。小区物业准备的抗洪物资远远不够。许亚琴、应急队员、物业工作人员一起装沙袋,运沙袋,在每个楼道门口放置沙袋,后又组织水泵强排,奋战3天2夜,小区中的积水才慢慢退下去。经过这一场台风,让小区居民认识了新成立的玉兰社区居委会,居民无不感叹“多亏有了社区居委会,要是今年咱们小区没移交地方管理,这么大的积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去。”
运通小区共有10栋楼、户居民,60%的居民是60岁以上的老人,其他的多是出租户,居民自救能力差。在这次台风中,唯独10号楼西单元一居民自己做了一个楼道挡板,楼道中几乎没有进水。这给许亚琴很大的启发,“何不给这11个单元楼道都购买一个挡板?”另外,运通小区南面的盛运绣园小区、东面的西四路、西面的海棠园小区地基都比运通小区高,造成了雨水倒灌、积存的情况。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小区东门和东四路通往小区南门的小路口增设缓坡,以阻挡住西四路和海棠园中流向运通小区的雨水。
许亚琴把增设两处缓坡、购买11个挡板的事列在了《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降级后,许亚琴与街道、物业多次沟通,物华物业购买了11个楼道挡板;辛店街道向东营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提出购买混凝土的申请,由东营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出资购买的混凝土在7月8日到了,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11处楼道挡板交由李波管理,李波从每个楼道里挑选出一名热心居民,不下雨时挡板由热心居民保管,下雨时由物业、李波协助热心居民组装挡板。有了挡板和缓坡,七八月份的几次大雨运通小区都没有再被淹。玉兰社区居委会刚刚成立一年多,就为小区办了两件好事,让小区居民纷纷点赞。
记者手记
年6月份,东营区辖区内的油田家属区移交地方管理后,很多居民不知道“居委会”是干啥的,利奇马台风和新冠肺炎疫情让居民充分认识到组织的力量,吃下“定心丸”,遇到问题不再无奈、恐慌。本案例中,社区书记联合街道、物业、居民,多方参与社区治理,初步形成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四个层级的社区治理模式。在居民自治方面社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做的规划也很多。努力实现“三大转变”,即社区居民“有事找政府”向“有事找业委会”转变,社区事务由“社区做”向“一起做”转变,社区治理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向“全民参与,人人有责”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