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可以通过游

北京酒渣鼻医院简介 http://m.39.net/pf/a_8733703.html

文丨安小辰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试着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体会孩子的心路历程。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教育孩子,我在餐桌旁坐下,洋洋手里一直拿着玩具玩,偶尔扭过头来看看我,没有什么表情,看上去懒洋洋的。

保姆开始喂他蒸山药吃,洋洋张开嘴吃了第一口,然后脸上有了表情,眼睛昧起来,嘴巴一动一动,让我联想到我们吃酸的东西时的表情,吃第二口的时候好一些,但感觉洋洋不太喜欢吃这个东西。

大概喂了五六勺的样子,洋洋又出现了刚才那个难受的表情,这次的时间更长,而且嘴一张一张。

就在保姆打算喂下一勺的时候,洋洋把刚才吃的都吐了出来,保姆赶紧起身拿了一张纸巾给洋洋擦嘴,擦完嘴,保姆打算继续喂,这次洋洋扭过头。

喂山药的过程有些磕磕绊绊,但最后洋洋还是都吃完了。保姆起身去厨房,然后又去洗手间,这个过程中就我跟洋洋两个人在客厅。

洋洋很悠闲地坐在推车里,手里拿了个金龟子形状的玩具,看着看着說用嘴去啃,啃得很用力,啃的时候还偶尔看看我,我朝他笑笑,他继续啃,啃了很长时间。

保姆从洗手间出来,拿了个球形海绵给他擦脸。洋洋好像也不太喜欢擦脸,在躲闪和挣扎中终于擦完了脸。保姆又回到洗手间,这时,浑洋开始玩别的玩具了,用手拿着一个橡胶锤子敲打推车的挡板,敲了几下就把锤子扔到了地上。

洋洋探着脑袋,歪着身子朝地上看,我怕他动作太大会掉下去,就把锤子捡了起来给他放到推车上。

洋洋又拿起来敲了几下扔到了另一侧的地上,我又捡了起来,这次洋洋没有继续玩这个玩具,而是开始拿另一个玩具玩。

在这段材料中,洋洋在完成“吃山药”和“擦脸”这两个不太喜欢的活动后,开始用力啃东西、敲挡板、扔玩具。

当我看到他这样玩的时候,感受到了这个小家伙的“攻击性"。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不喜欢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是有益处的。

洋洋不喜欢吃山药,也不喜欢擦脸,此时的他没有办法抗争,只能在抗议中妥协。从他的行为动作中可以看出他有些小情绪。于是在保姆离开的间隙,他用力啃东西、敲挡板、扔玩具,仿佛要把刚刚的不快都发泄出去。

通过这种方式,他得以适当地释放自己的攻击性。谈到攻击性,大部分父母可能会很担心,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东西,担心孩子会因此成为一个坏孩子。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攻击性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我们需要接受它的存在,允许孩子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去表达。

如果孩子在游戏中以破坏的方式玩玩具,家长可以接纳孩子的这个部分,允许他表达,不去惩罚,这也许会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机会。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放心地去创造,不需要担心现实的约束或惩罚。在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洋洋对自己的领土何其看重,他对游戏的过渡空间有绝对的掌控权。

虽然他知道这些不是现实,但他看待游戏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这片“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他也能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体验到独处的能力。

以上我们讨论了游戏的存在形式以及它的功能。既然它有这么多重要的功能,是否意味着养育者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一些人为的干预以使它的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呢?

如果我们这样想,恰恰就与游戏的真谛背道而驰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首先,游戏为父母、专业人士理解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试着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体会孩子正在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

在理解的基础上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其次,我们需要尊重孩子自主游戏的权利,提供更多的空间,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