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核之外还有啥选择游戏实测验证7600

一、前言

一晃眼假期又结束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段时间过得可谓是一波三折,先是元旦前的一波“杨过”,接着是春节前的一波“杨康”,然后到了春节,人间终于恢复了烟火气,我们也开启了每逢佳节胖三斤的节奏。

正所谓饱暖思游戏,吃饱了,喝足了,精神文明建设也不能落下,对于本人这个热衷于搞机的折腾党,节日里也玩了不少游戏,当然,机子也折腾了不少。

往年的这个时候,本人都会给学生党们推荐一些高性价比的配置,同时也会分享一些折腾心得,今年自然也不例外,这次要分享的话题是关于AMDR这颗ZEN4入门级CPU的。

众所周知,Intel13代U上市后,表现非常强势,只不过其大小核设计在一些应用中存在调度问题,所以,如果玩家想要用纯大核CPU,要么选择旧平台(如Intel12代i5、i3,AMDZEN3等),要么只能选择AMDZEN4平台了。尽管ZEN4受限于主板和DDR5内存较贵等因素,导致平台总价偏高,但其中也不乏高性价比之选,譬如近期AMD推出的R,该U只有65W的TDP功耗,发热量大大降低,性能却和带X的型号相差无几。同时考虑到AMD一个接口战多年的特性,其实长远用下来,成本并不会太高(参考当年的B主板现在还能用到ZEN3CPU上)。

下面,就以AMDR搭配RTXTi为例,看看这颗U搭配高端显卡的表现究竟如何。

二、测试平台介绍

测试平台如下:

测试采用开放式平台。

锐龙的外观和之前的X系CPU一样,采用了全新的LGA接口,其基础频率为3.8GHz,最大加速频率为5.1GHz,TDP功耗为65W,其他参数和锐龙X基本保持一致。

背部采用对称式触点设计。

主板采用华硕TUFGAMINGBM-PLUSWIFI重炮手,早在B、B时期,重炮手就已经颇有威名,现如今到了ZEN4时代,对应的BM-PLUSWIFI重炮手做工更强悍,功能更丰富,当然,价格也随之上浮,但总体来说,在一线B主板中,该主板算是性价比较高的。

主板外包装看上去沉稳低调,给人一种十分踏实的感觉。

背面是主板的规格参数及特色技术介绍。

主板的配件较为丰富。

主板依然保留了A板重炮手系列的风格,黑色PCB搭配超大VRM散热马甲,给人一种沉稳扎实的感觉。

主板采用了超大面积的VRM散热片,能够大大提高散热效能,保障主板稳定运行。

主板采用8+4pin供电接口,接针采用ProCool高强度设计,能增强耐用性、降低阻抗。

主板采用12+2整合型高效供电设计,辅以高品质合金电感+耐用固态电容+整合型MOSFET,为系统提供了高效稳定的电流。

供电PWM采用了华硕自家DIGI+EPUASP数字控制芯片,MOSFET采用了万代的ZNQI,该元件整合了驱动IC和上下桥MOSFET,单颗可承受60A电流。

主板提供了多个4针风扇接口,且支持全方位风扇控制。

AM5插槽,已经变成LGA式设计了。

主板标配四条DDR5内存插槽,插槽采用SafeDIMM设计,大大提高了强度;主板支持AMDEXPO技术,最大支持G内存,最高可实现MHz(OC)的频率。

内存插槽左下侧提供了1个USB3.2Type-C前置接口和1组USB3.2前置接口;内存插槽右下侧提供了2组5VRGB接口,配合AURASYNC软件可实现神光同步。

主板的M.2插槽和PCH都配备了黑色散热片,不仅增强了散热效果,而且质感不俗,和主板的整体风格很搭。

拿掉散热片,可以看出主板提供了1条PCIe4.0×16插槽、1条PCIe4.0×16插槽(支持×4模式)和1条PCIe3.0×1插槽,其中第一插槽采用SafeSlot高强度设计,大大提高了坚固性。

主板还提供了1条PCIe5.0M.2插槽和1条PCIe4.0M.2插槽,并且都采用了便捷式卡扣设计,可实现无工具安装。

主板还提供了雷电4接针,通过雷电4接针,可实现对USB4的支持。

主板提供了4个SATA6Gbps接口,其中1个为直立式,3个为卧式;主板右下角还提供了1个12VRGB接口和1个5VRGB接口。

主板支持电竞特工网络技术,其中有线部分采用了REALTEKRTL.5G网络芯片,无线部分采用了联发科MTWiFI6网络芯片,配合主板的网络优化技术,可实现更高的网络传输速度和更低的网络延迟。

主板支持电竞特工音频技术,硬件方面,采用了REALTEKALC频芯片,配合高品质音频电容和音频分割线,为高品质的听觉体验提供了保障;软件方面,主板支持双向AI降噪技术,即降低麦克风输入的环境噪音和音频输出的环境噪音,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语音体验。

主板采用一体式I/O挡板,接口也较为丰富,除了常用的DP、HDMI、USB、音频等接口外,还提供了BIOSFlashBack接口,该接口可以在没有CPU、显卡、内存等配件的情况下轻松升级BIOS。

另外,主板还配备了1个20Gbps的USB3.2Gen2x2Type-C接口、1个2.5G有线网口和1组WiFI6天线。

主板背面采用黑色设计,质感也很不错。

由于ZEN4平台只支持DDR5内存,所以内存选择了金士顿FURYBeast野兽DDRG×2。

该内存采用了塑封包装,并且采用无光设计,主打高性价比路线。

该内存近期时有满-的活动,满减后元,性价比非常高。

外包装背面一览。

附件提供了FURY贴纸和说明书,简单实用。

内存采用黑色铝合金马甲设计,且高度适中,兼顾了散热效果和兼容性。

内存背面一览。

标签特写,内存支持XMP3.0规范,开启后频率可达DDRMHz(CL40-40-40-80)。

内存正面特写。

LOGO特写,金属质感拉满。

顶部特写。

端部特写。

显卡采用了影驰RTXTi12GB星曜OC,该显卡保持了星曜系列一贯的优秀做工和出众颜值,性能强悍,灯效酷炫,散热给力,各方面表现非常均衡,适合打造白色系高端主机。

显卡外包装采用了一个大大的方盒子,外面印着星曜娘的造型图案。

背面是显卡的技术特性介绍。

显卡提供了质保卡、说明书、12VHPWR供电转接线、ARGB同步线及星曜专属ARGB支架等附件。

显卡采用了全新的星卓III散热系统,配合3把直径mm风扇,能够实现更强的风力和更大的风量,保障了散热效果。该风扇还支持智能启停技术,在低负载时停转,实现了0噪音。

风扇还支持ARGB灯效,配合ARGB同步线和灯控软件,可实现各种灯光效果。

显卡外壳采用钻石切割透明设计,经典而不失质感,肩部的透明上盖采用可拆卸式设计,可玩性很高。

这里也是支持ARGB灯效的。

目前16Pin12VHPWR供电接口基本成为RTX40系高端显卡的标配了。

显卡采用3xDP1.4a+1xHDMI2.1视频输出接口。

显卡采用白色喷涂的金属背板设计,尾端进行了大面积镂空设计,这样能够增强风流,提高散热效能。

显卡附件中提供了星曜专属ARGB支架,该支架可以自由调节高度,以适应不同的机箱环境。

该支架也支持ARGB炫彩光效,可玩性较高。

SSD采用了影驰HOFPROTB,该SSD支持PCIe4.0,性能也处在主流水平,当然最吸引眼球的还是其采用了冰镜散热器,设计感拉满。

SSD的外包装一袭白色,充满HOF风格。

背面一览。

附件一览。

SSD本体一览,冰镜散热器看起来还是很有质感的。

换个角度。

晶莹剔透,颜值不俗。

背部采用了金属外壳,外表经镜面工艺处理,看上去非常精致,同时金属材质的外壳也能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

SSD采用了群联PS-E16主控+东芝96层堆叠3DTLC颗粒的方案,正面排布着1颗缓存颗粒、1颗主控芯片和2颗Nand颗粒。

背面排布着2颗Nand颗粒和1颗缓存颗粒。

其实ZEN4非X系CPU都是自带散热器的,不过考虑到锐龙自带的散热器比较一般,所以这里选用了超频三K4散热器,之前用该散热器压iKF都没啥压力,这次用来压65W的R应该问题不大。

外包装采用了白黄相间的配色风格,中间印着散热器的效果图,简约清爽。

背面是多国语言版本的规格参数表。

附件较为丰富,扣具采用全金属材质,支持I、A全平台,也包括最新的LGA和AM5插槽。另外,散热器还附赠了一管GT-3高导热硅脂,感觉还是比较厚道的。

散热器采用薄塔设计,正面标配一把13CM风扇(孔距和12CM的相同),能够充分释放散热器的效能。

散热器采用黑色顶盖设计,看上去颇有质感。

拿掉风扇,正面一览,热管和鳍片外层采用了电泳涂层,能够大大提高抗氧化性,而且纯黑色看起来也更有质感。

侧面未使用折fin或扣fin工艺,所以大家安装时要小心别让鳍片变形。

散热器配备了4根逆重力热管,底座采用紧凑型热管直触工艺,该工艺要比常规的热管直触和纯铜焊接底座效果更佳。

散热器的热管和鳍片间采用穿fin工艺连接。

散热器标配了一把13CM大风扇,相较12CM风扇,效能更佳,该风扇支持PWM调速,转速为-RPM。

电源采用了安钛克HCGW,该电源采用全日系电容,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支持十年换新售后政策,综合素质较高,适合组建各种高端平台。

包装侧面是电源的参数规格表,可以看出该电源12V输出高达W,占比非常高。

电源采用长度只有14CM的短机身设计,能够完美适配各种小钢炮。其内部搭载了一枚12cmFDB液压轴承风扇,具有高效能低噪音等特点,能够为电源提供安静高效的散热环境。

侧面LOGO特写。

电源采用全模组接口设计,接口数量也较为丰富。

电源采用独立的AC开关设计,旁边还有个HYBRID按钮,能够实现低负载时风扇停转,从而大大降低噪音,该按钮在弹起状态下即视为开启HYBRIDMODE。

三、测试及验证

主板BIOS简介,主板采用图形化UEFIBIOS界面,可以用鼠标操作,就算是小白也能快速上手。

初进BIOS,默认是EZMode,基本上大多数功能都能在这里实现,如内存AURA灯效设置、ReSizeBAR开关、EXPO功能(DOCP)的开启、风扇控制、启动项设置等。

进阶模式更适合折腾党,如想对CPU和内存进行超频,就可以在进阶模式的AiTweaker项里操作。

主板还支持PBOEnhancement功能,通过调节电流和电压实现更高、更长的时钟频率提升,当然,对玩家来说,只需根据自身的散热条件选择Level1-Level3等档位即可。

Advanced项。

Monitor项。

Tool项,该项集成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功能,如ASUSEZFlash3Utility(升级BIOS),另外还有SSD擦写、MemTest86内存烤机等功能,感兴趣的玩家可以试试。

CPU、内存性能测试,测试环境信息如下:

系统:Win位;主板BIOS版本:。

CPU、主板、内存信息一览。

CPU-Z基准测试。

国际象棋基准测试。

CINEBENCHR23基准测试。

7-ZIP压缩、解压基准测试,该项目是ZEN4的强项,即便是面对13代CPU,也能占据优势。

AIDA64内存、缓存基准测试。

图形性能测试。

GPU信息一览,显卡驱动:NVIDIA.24;ResizableBAR功能:开启。

图形理论性能测试,3DmarkFireStrikeUltra测试。

图形理论性能测试,3DmarkTimeSpyExtreme测试。

图形理论光追性能测试,3DmarkPortRoyal测试。

游戏测试,这里选取了《刺客信条:英灵殿》、《F》、《孤岛危机6》及《全面战争传奇:特洛伊》等游戏进行测试。测试采用X、X、3X三个分辨率,在记录帧率的同时,开启GPU使用率监控功能,GPU使用率越高,证明CPU越能“喂饱”显卡。

《刺客信条:英灵殿》X分辨率测试,平均帧率为FPS,GPU使用率在98%附近波动,波动范围较小,这说明R基本能在X分辨率下喂饱RTXTi。

《刺客信条:英灵殿》X分辨率测试,平均帧率为FPS,GPU使用率在98%附近波动,波动范围非常小,这说明R能在X分辨率下喂饱RTXTi。

《刺客信条:英灵殿》3X分辨率测试,平均帧率为75FPS,GPU使用率在99%附近波动,波动范围非常小,这说明R能在3X分辨率下喂饱RTXTi。

《F》X分辨率测试,平均帧率为FPS,GPU使用率在97%附近波动,波动范围不算大,这说明R基本能在X分辨率下喂饱RTXTi。

《F》X分辨率测试,平均帧率为FPS,GPU使用率在98%附近波动,波动范围非常小,这说明R能在X分辨率下喂饱RTXTi。

《F》3X分辨率测试,平均帧率为57FPS,GPU使用率在99%附近波动,波动曲线几乎是一条直线,这说明R完全能在3X分辨率下喂饱RTXTi。

《孤岛危机6》X分辨率测试,平均帧率为FPS,GPU使用率在56%-71%之间波动,波动范围较大,这说明R在X分辨率下搭配RTXTi已成为短板。

《孤岛危机6》X分辨率测试,平均帧率为FPS,GPU使用率在69%-88%之间波动,波动范围较大,这说明R在X分辨率下搭配RTXTi已成为短板。

《孤岛危机6》3X分辨率测试,平均帧率为84FPS,GPU使用率在99%附近波动,波动曲线几乎是一条直线,这说明R完全能在3X分辨率下喂饱RTXTi。

《全面战争传奇:特洛伊》X分辨率测试,平均帧率为.8FPS,GPU使用率在78%-99%之间波动,波动范围不大不小,这说明R勉强能在X分辨率下喂饱RTXTi。

《全面战争传奇:特洛伊》X分辨率测试,平均帧率为.6FPS,GPU使用率在99%附近波动,波动范围非常小,这说明R能在X分辨率下喂饱RTXTi。

《全面战争传奇:特洛伊》3X分辨率测试,平均帧率为90.9FPS,GPU使用率在%附近波动,波动曲线几乎是一条直线,这说明R完全能在3X分辨率下喂饱RTXTi。

通过以上测试可以看出,R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尤其在高分辨率下,能够在大多数游戏中喂饱RTXTi。

CPU烤机测试(室温23.8℃),鉴于AIDA64不能准确测出R的温度,所以这里采用AIDA64FPU进行烤机,采用HWIFO进行温度监测和记录。

可以看出,烤机稳定后,CPU的最高温度为86.6℃,这说明R依然存在ZEN4普遍存在的积热问题,但相较RX有所改善。

显卡烤机温度测试(分辨率0x,室温同上),Furmark烤机稳定后,GPU核心最高温度为67℃,这个温度控制算是非常不错了。

功耗测试,这套配置的功耗不算太高,双烤功耗也就W,考虑到瞬时功耗,个人觉得W的电源够用了,当然,如果还要对CPU和GPU超频,用W的无疑更稳一些。

四、总结

通过测试可以看出,虽然AMDR是一颗6核心12线程的入门级CPU,但其性能表现依然可圈可点,尤其是面对5倍于其身价的RTXTi显卡,也能在高分辨率下完全释放出显卡的性能,这一点还是很让人意外的。

所以,如果你喜欢纯大核设计,且对CPU性能有一定要求的话,AMDR无疑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入门级选择,尽管目前看来其配套的主板和内存偏贵,但考虑到AMD一个接口战多年的良好品德,等今后时机合适了,还可以继续升级性能更强的新品,如3D缓存版CPU等,综合下来,反而拉低了成本。

下面本人就根据此次测试,给大家推荐了一套配置。当然,这里只提供了一个大体思路,具体配件怎么选,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且也和你的需求和荷包息息相关。

另外,在测试中,本人还遇到了一个问题,即搭配个别没有通过EXPO认证的内存时,会出现死机现象,所以强烈建议大家选用通过EXPO认证的DDR5内存。

以上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配机有所帮助,谢谢欣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