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城区地势较低,周边多山区。地形的客观因素,加上排水管网不完善,让城区在近年来饱受内涝困扰。如何解困?从去年开始到今年,绵阳城区陆续施工完成了一些内涝治理工程,经受了汛期考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看看城区曾经的内涝状况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经开区涪滨路一号桥桥头:曾是典型的易内涝区域每到汛期遇上强降雨,翥鹤堰在啤酒厂老厂区形成“堵点”,又汇入浸水沟的大量雨水,当雨量过大时,雨水翻过翥鹤堰进入绵州大道,通过南山路汇入涪滨路一号桥桥头附近,形成内涝,给道路交通和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了困扰。为了缓解内涝,今年5月至7月,这里实施了城南路一号桥西侧内涝点治理项目。三组水泵、三台操作柜,加上地下的雨污水管道、截水沟等设施,构成三座一体化雨污水智能化提升泵站。当遇到积水,无需人工值守,这套智能化设备会自动抽排水,将集水池雨水直接排入涪江河,合计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立方米。这项工程项目完工后,仍处于汛期,经历几场大雨甚至暴雨,周边区域没有再发生内涝现象。御营坝饮马大桥桥头:是城区地势最低的区域之一这里几乎是绵阳人尽皆知的易内涝区域。每到汛期,周边山洪水量较大,拦截能力低,加上管网设计标准较低,尾端代家湾雨水提升站容量不足,从而导致区域内的积水无法在短时间内顺利排放,形成内涝。富临阳光新城小区紧挨饮马大桥桥头,汛期里,积水常常光顾。去年“”洪水灾害发生时,阳光新城小区部分区域积水甚至超过一米,不少居民受灾严重。“当时我们的办公桌都被淹完了,即使在之前雨量不大的时候,也经常淹到屋内的踢脚线位置。”小区物业公司经理杜芝宪说。“每次遇到大暴雨,早上七八点出门买菜,回来就发现小区已经成了一片汪洋了,家都回不了。”小区居民王佩先说。屡屡内涝,小区物管只能常备扩音喇叭,用“土办法”提醒居民挪车。小区门口常备挡板,但多数时候,也只能“求心安”,作用不大。今年,连年内涝的阳光新城小区终于迎来曙光。3月下旬,饮马大桥内涝整治工程开始施工,于6月中旬完成,在地下修建了长米的箱涵。新建的箱涵设计流量高达11.2立方米/秒,拥有强大的排水能力,从阳光新城沿长虹干道,穿过小浮桥街,直达河堤边的“拍门”。“当箱涵水位较高,拍门就会自动打开,将雨水排入安昌河。当安昌河水位高于箱涵水位时,拍门就会关闭,上面的8台临时水泵就将立即启动,辅助抽排箱涵内的雨水,尽可能保证周围通道畅通。”市住建委市政设施维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蒋华说。据介绍,有了新建的箱涵,一般情况下,饮马大桥桥头周边一旦形成积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排空。如果发生如去年一样的强降雨,雨水因为水位原因无法直接排入安昌河,还可通过附近的代家湾提升泵站进行抽排。接下来,代家湾提升泵站还将扩容,为这一区域的排水再上一道“保险”。这里的内涝整治已然见到成效。今年汛期降雨虽然没有去年集中,但仍然在中秋假期等时段出现过暴雨天气。与以往明显不同,饮马大桥桥头没有再发生严重内涝,阳光新城小区的居民总算松了口气。“今年雨量也不小,如果没有这个工程,我们的小区仍然会大量积水。还好,今年没有再内涝。”小区居民张文团说。“今年,小区路面几乎没有积水,这说明整治内涝有很大作用,我们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小区居民王仁宽说。据了解,从去年到今年,绵阳城区总计实施完成九个内涝点治理工程。除了饮马大桥桥头、涪滨路一号桥桥头外,长虹大道北段圣水南街路口、科委立交桥下、韩家脊涪江三桥下穿、双碑东街铁路下穿通道、虹云桥下穿、飞云山庄处、一环路绵吴路口七个内涝点也得到治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