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作为一名普通的地铁从业者,在事发当日下午便在行业群内看到郑州地铁车站积水,以及车站积水涌入到停靠在站台的多个视频。但没想到最后居然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
地铁车站有积水涌入,在国内地铁也发生过多次,一般来说,作为地铁运营方,常规的调整方式是列车不停靠此站,直接前往下个车站。
通常来说,除非整个城市处于洪水当中,否则不会每个车站都进水(很不幸,此次郑州真的是整个城市都在洪水之中)。地铁车站在设计上已经有很大的冗余了,大家都会发现地铁出入口的台阶不一,一般都高过路面一米左右,还会提前布置安装防洪挡板。
图源IP肉包上图为某地铁为响应暴雨预警,在出入口提前设置防洪挡板。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次隧道积水的直接原因:强降雨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严重积水。7月20日晚6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
图源自某知乎答主因洪水倒灌入地铁线路且来势凶猛,在列车进入区间后正好迎面遇上,洪水瞬间淹没列车下部,导致列车无法行进或后退。
关于这一段时间,司机(包括调度以及上层领导)的操作大家都很难理解。为何那么多车站进水了,还在继续运营,不下达停运通知?
这里其实有个关键点,列车在海滩寺站停靠时,轨道积水是否已没过轨面。如此时积水已没过轨面,按照交通运输部的文件-交运规〔〕14号文相关规定,列车不得通过,即应该停靠在海滩寺站组织清客。
按照上面的分析,如果此时轨道里的积水不多,而车站的积水反而多的话,当时正确的处置肯定是将列车继续往前开。因为这个车站都被水淹了呀。
我们没法开天眼说,你看,往前开不就被洪水困在隧道里了吗?
截图自澎湃新闻但是根据澎湃新闻所做的调查,列车是在距离沙口路站约米处迫停了,也就是说事发列车是在接近下一个车站了才遇到如此汹涌的洪水的。
也就是说如果列车能再开快一分钟的话,就遇不上这波汹涌的洪水了。当然了,在生命面前,没有如果可言。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列车从海滩寺站发车时刻的决定来说,不能说有太多过错。
截图自澎湃新闻这里面还有第二个关键点。
据现场脱困人员回忆,在列车迫停区间约20分钟后,有工作人员(应该为列车司机)从隧道中走过来,打开了地铁车厢的两个门,一些乘客走出车厢,沿着疏散平台向前走上了站台脱困。
疏散人员需要上下台阶,方可到达站台区域。后水流变得更急,剩下多名乘客被迫返回车厢内等待救援。而因组织疏散过程,车门打开,造成大量洪水涌入车厢内部,使车厢内乘客长时间浸泡在水中。
截图自澎湃新闻有脱困乘客不理解为何一个逃生使用的疏散平台,会有一个上下的台阶,最终导致多名乘客再次折回车厢内。
实际上,因为区间疏散平台至站台区域存在有辅助线与正线产生了交叉(五龙口停车场至运营线路的出入场线),所以疏散平台在此处断开。
用手机画了一张草图,上下行方向不一定对。
手机绘制的草图而正是这个缺口,也最终影响到了一车厢乘客的自救之路。
当然了,以上分析都是基于网络上拼凑起来的信息还原出来的情况。至于当时运营方决策情况如何,都要等待官方调查通报。
不过本次事故还暴露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停车场地面情况监控存在严重缺失。目前行业内防汛重点都在车站,停车场外围容易被遗漏掉,加上停车场CCTV监控值守情况不佳,导致了防汛薄弱环节出现在了停车场的挡水墙处。
希望经此一役,我们的地铁系统能够更加安全,规章制度能够更加完善,应急预案更加具有可执行性。
截图自openrailwaymap